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每天都要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。很多时候,人际关系的好坏,对工作的升迁、生活的质量高低,都有着很大的关系。可以说,人际关系好的人,更开心,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比较顺利。
在心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定论:“人们只会喜欢那些喜欢他们的人。”就是说人们都会去喜欢那些同时喜欢自己的人,如果有的人身上有一些习惯是令你感到厌恶和讨厌的,那么你一定不会接近这个人,同时这个人也必然不会接近你。而我们天然会去接近那些我们内心感到喜欢和认同的人,反之,他们也乐意与我们交往。
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交互原则,如果我们希望得到某些人的认同,首先我们必须先认同他们。当我们从内心认同他们、接受他们时,也就是他们会向我们打开心扉之时。
人们在交往时,内心必然是抱着某种期许的,金钱、尊重、好心情等等,只要是两个人打交道,就一定抱着一种有所收获的心态,这就是人际交往的功利性原则。如果一个人跟另一个人交朋友,却得不到任何东西,那他一定不会再继续交这个朋友。
功利性原则听上去有点势利,我们往往很看不惯那些抱着各种目的交朋友的人,但是人性就是如此,就算没有抱着金钱、财物等的目的,我们也希望从朋友身上得到安慰、鼓励、、帮助,这也是希望有所获的一种。它并不是功利,而是人性。
还有时下流行的“不是一个圈,不必强融”的观念,也是这个道理。当你想结交比自己地位高、更加有资源的人脉时,如果自己没有实力,不能同时给对方同等的资源,那就不可能跟对方攀上任何关系,变成朋友。无需怨恨别人势利,因为这种关系违背了人际交往的“功利原则”,违背了人性。
在人际交往中,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价值的保护倾向,即自我支持,远离那些否定自己价值的人。所以,如果一个人频繁受到另一个人的各种否定和打击,他是一定不会与这个人成为朋友的,即使这种否定和打击是出于好心。许多父母为了“鞭策”孩子,鼓励孩子向上,就频繁地用各种方式“打击”孩子,不赞同孩子的所作所为。这些父母自以为是在“教育”孩子,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,孩子和他越来越离心离德,父母的话也渐渐不再起作用,因为孩子根本不会听那个否定自己的人的任何意见。
而且,由于人的这种自我价值保护原则,人天生会对别人有所防备,不轻易地对别人说出真心话,也是十分正常的。
人际交往中的互动是在不停的变化的,我们会发现,当人和人越来越能谈到一起,这层关系就会更加靠近;而如果我们和某些人在观念上存在着差别和不同,彼此的距离就会慢慢变远。这就是同步变化原则。
同步变化原则告诉我们,要想保护长久和谐的人际关系,我们必须在更多时候认可别人的观点,即使有理念上的不同,也要尽量把这种不同缩小,我们可以保持自我,但是也不妨碍认同别人。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。
结语:我们都希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,人是群居动物,只有懂得如何与他人有理有度的正常交往,我们的内心才会安宁,才会拥有一个高品质的人生。
Copyright © 2005-2024 谈球吧·(中国)-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